近日,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产业发展主论坛上,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(北京经开区,亦庄)重磅发布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,并配套推出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
近日,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“产业发展”主论坛上,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(北京经开区,亦庄)重磅发布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,并配套推出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》(简称“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”)。该专项政策以十条硬核举措,全方位支持企业发展,精准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。
作为北京机器人产业高地,北京亦庄依托活跃的创新生态,已汇聚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。此次出台的“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”,旨在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突破,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。政策聚焦软硬技术协同、数据要素先行、应用场景牵引、新业态培育等关键领域,全国首创数据采集实训场奖励、二次开发社区支持、“打样券”、人形机器人销售补贴、供应链响应平台支持等8项特色措施。
谋“新”而动:强化技术攻关与创新策源
聚焦软硬协同核心技术突破,“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”通过“揭榜挂帅”、重大专项配套、支持“白菜心工程”(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)等方式,精准支持企业开展“大脑”“小脑”、通用本体及关键零部件研发。同时,大力推动产学研融合,支持建设产教融合基地、校企联合实验室及共性技术实验室,按项目总投资情况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,为产业持续注入创新活力。
要素赋能:破解数据与本体瓶颈
针对数据采集成本高、场景落地难等痛点,北京亦庄多措并举:
开放数据采集:有序开放全域真实场景数据采集点,打造标杆具身智能实训场并给予认定奖励。
激活数据价值:探索建立数据交易共享机制,推动数据开源开放,每年发放1亿元“数据券”,鼓励企业采购数据集、接口、模型等数据产品。
支撑二次开发:鼓励建设机器人二次开发社区,为开发者提供共享本体、免费空间、算力补贴等支撑,每年最高支持3000万元,保障垂类应用项目开发。
场景牵引:打通落地“最后一公里”
继今年2月发布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并开放九大标杆场景后,“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”进一步深化场景牵引作用。政策从未定型产品首试首用、首台(套)奖励,到标杆场景建设,提供分阶段、全链条支持,加速机器人产品规模化应用。
生态育“链”: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
北京亦庄着力推动产业从“单点突破”向“全链协同”升级:
优化供应链:支持搭建供应链快速响应平台,按投入比例给予扶持;发放“打样券”,降低整机与零部件打样成本。
创新制造模式:率先布局人形机器人中试产线,探索“机器人生产机器人”柔性制造,从生产、销售两端给予资金支持。
金融与业态创新:鼓励租赁机器人产品;支持人形机器人整机投保并补贴保费;支持打造机器人4S店等新业态;鼓励“以赛促产”,合作举办机器人马拉松等品牌赛事。
国际化与人才:支持国际要素融通,资助有影响力的机器人领域社会组织;强化产业人才综合保障。
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会址,北京亦庄在2024年大会上已发布建设全球一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新城行动计划。目前,区内已落地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级平台,集聚星海图、北京优必选、安川首钢等300余家知名企业,基本形成覆盖核心零部件、整机制造、系统集成、场景解决方案的完整产业链,布局了柔性制造、检验检测、创新孵化、应用展示等公共服务平台,并正着力打造全球首个机器人4S店、机器人主题餐厅等新业态,前瞻布局机器人二次开发社区。
下一步,北京亦庄将以“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”为加速器,聚焦破解产业痛点难点,率先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与产品迭代熟化,营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生态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,全力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“亦庄样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