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十五五”定调:六大前沿产业成为招商新焦点

产业解读 576条 2025-10-30 15:38

近日,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正式发布,明确提出将推动量子科技、生物制造、氢能和核聚变能、脑机接口、具身智能、第六代移动通信等六大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预计未来十年,这些产
       近日,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全文正式发布,明确提出将推动量子科技、生物制造、氢能和核聚变能、脑机接口、具身智能、第六代移动通信等六大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预计未来十年,这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带动新增规模,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体系。在这一顶层设计引导下,各地产业布局与招商引资方向正迎来深刻变革。
 
以下为六大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区域格局梳理:
 
一、量子科技:从基础研究到产业生态的全面布局
 
量子科技位居未来产业首位,涵盖量子计算、量子通信与量子精密测量三大方向,对药物研发、信息安全、能源医疗等领域具有关键作用。
 
合肥凭借全链条生态走在前列,聚集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量子科技企业,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、产业化的完整生态链。依托中国科大等顶尖科研力量,合肥已培育国盾量子、本源量子等龙头企业,并首创“场景创新城市联盟”,联合19座城市开放应用场景,促成合作1200余项。
 
武汉则聚焦量子精密测量,出台“量子十二条”专项政策,致力于打造“量子谷”。湖北已设立20亿元省级量子科技产业投资基金,东湖高新区同步发起1亿元量子科技基金,推动产业规模从十亿级迈向百亿级,有望成为中国量子产业的“第三极”。
 
二、生物制造:合成生物引领制造业绿色转型
 
生物制造以微生物、酶、细胞等生物体系为基础,规模化生产化学品、材料、能源与药品,是推动制造业转型的重要力量。
 
深圳将合成生物列为首位产业,建成全国唯一的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,初步实现规模化与集群化发展。近三年全国新增合成生物企业中,40%集聚于深圳,仅光明区就汇聚超130家企业,其中16家估值超10亿元。深圳还通过“小切口”立法,缩短产品入市周期。
 
天津则依托化工产业基础,吸引了巴斯夫、诺维信等外资企业落地。拥有全国首家整建制的生物制造科研机构,专利申请总量达1885件,形成从基础研究、技术创新到工程转化的全链条体系,构建了生物制造谷、细胞谷等载体完善的产业集群。
 
三、氢能与核聚变能:清洁能源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
 
氢能作为“零碳能源载体”,核聚变能被视为“终极清洁能源”,二者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与商业化。
 
广州将氢能纳入能源管理体系,打造多个氢能产业园,吸引了113家上下游企业入驻,实现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零部件本地化率超90%。计划到2025年新增5座加氢站,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超2000辆,并探索“绿电制氢+储能”一体化项目。
 
四川作为中国核聚变研究的核心区域,率先发布省级聚变产业实施方案,将“可控核聚变”纳入重点未来产业。成都初步形成以政府主导的“国家队”与民营企业并行的多元发展生态,依托瀚海聚能、先觉聚能等企业,加速打造区域特色聚变产业集群。
 
四、脑机接口:人机交互的下一个前沿
 
脑机接口实现大脑与机器的“双向直连”,高度依赖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。上海、北京等城市凭借综合优势率先布局。
 
上海打造全国首个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——“脑智天地”,衔接复旦大学、华山医院等机构,构建“产学研医”一体化体系,设立专项基金并以“投孵联动”推动企业成长,有效解决研发到产品化的关键瓶颈。
 
北京出台全国首个脑机接口专项行动方案,在非侵入式接口领域取得突破,聚焦柔性神经电极、信号采集芯片等关键环节,集聚20余家全生态链企业,设立3亿元专项孵化基金。目标到2030年培育3–5家全球领军企业,打造1–2个产业集聚示范区。
 
五、具身智能:AI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
 
具身智能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,赋予其感知、学习与环境交互能力。2025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,上海、杭州、深圳等城市迅速布局。
 
杭州将人形机器人作为“五大未来产业”重点赛道,获批国家级具身智能机器人特色产业集群。拥有宇树科技、五八智能等明星企业,在核心零部件与算法环节具备头部优势,形成完整产业链。杭州还推出全国首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法规,以制度创新护航技术研发。
 
上海印发《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》,坚持模型驱动与智脑赋能,目标到2027年实现20项以上核心算法与技术突破,建设不少于4个高质量孵化器,通过政府搭建公共平台降低企业创新门槛。
 
六、第六代移动通信:6G从愿景走向产业化
 
6G在速率、时延、可靠性等方面较5G有颠覆性提升,已从技术构想走向产业布局。
 
南京依托紫金山实验室,取得10余项“世界第一”的6G技术成果,形成30多项创新突破。以紫金山科技城为核心,规划“3+X”产业布局,聚焦先进通信、未来网络与人工智能,协同卫星互联网、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,打造“技术—产业—生态”闭环路径。
 
北京汇聚北邮、中关村泛联院、中信科移动等创新主体,提出智简网络理论,建设6G新型空口试验平台及通信与智能融合外场试验网。发布6G产业培育行动方案,系统推进技术攻关与场景示范,在车联网、低空经济等领域探索商业化路径。
 

热门楼盘

更多>